close

 作者  dosa740612 (Dosa)                                     看板  dosa740612
 標題  [轉錄][轉錄] 他的一生就像是在滾雪球 滾錢人生 巴菲特
 時間  Sat Nov  8 11:33:10 2008
───────────────────────────────────────

※ [本文轉錄自 BizTalk 看板]

作者: Kaida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 看板: BizTalk
標題: [轉錄] 他的一生就像是在滾雪球 滾錢人生 巴菲特
時間: Thu Nov  6 23:49:06 2008

遠見雜誌
他的一生就像是在滾雪球 滾錢人生 巴菲特


首富魅力一句話、一個動作就能讓股價大漲,連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都找他出任下一任財
長。

今年初以來,從華爾街連往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Omaha, Nebraska)的電話線路,溫度
始終燙得很。「好,接進來吧,」一頭華髮的老伯回答完祕書的問題,一邊將手中的那把
堅果往嘴裡送,一邊緩緩放下蹺在辦公桌上的雙腿。

他調了一下褲腰帶的位置、好讓充滿肚量的小腹鬆活點,再輕輕挪開桌上的櫻桃可樂、拿
起話筒:「喂,我是華倫。」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一個在全世界「喊水會結凍」的名字,現年78歲,處


52年前出資100美元與親友組成投資公司,如今換得580億美元的巨富,不僅剛剛取代好友
比爾.蓋茲(Bill Gates)成為全球首富,也為他贏得股神、奧馬哈神諭」(Omaha
Oracle)、奧馬哈聖人(Omaha Sage)等封號。英語世界裡光是以他為書名的書,就超過
180本。

「告訴我們,你會考慮以哪種方式投資高盛(Goldman Sachs),公司會想辦法促成交易
,」9月下旬金融海嘯橫掃全球,多年來意氣風發的高盛合夥人兼總經理德羅特(Byron
Trott)在電話那頭略顯急促的聲音,透露著匆忙與焦慮。

幾個小時後,高盛正式對外宣布,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將投資高盛50億美元。股神入股高盛的消息一出,隔天立即帶動高盛股價大漲7.95
美元、至133美元。

滄海桑田。68年前,剛滿10歲的小巴菲特在父親的帶領下,前往紐約華爾街參訪歷史悠久
、規模宏大的高盛投資銀行,並與當時主事者溫伯格(Sidney Weinberg)寒暄了幾句。
豈知,68年後,巴菲特竟成為挽救高盛的重要舵手。

甚至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麥肯也不約而同地公開邀請巴菲特出任下一任財政部長
,以挽救金融困境。

天賦異秉從小數學與記憶力就過人,熱愛機率的計算,開學前就把課本全部讀完。

「過去40多年來,巴菲特的投資績效以相當驚人的差距,領先美國股市,並且從未出現不
正當的風險,也沒任何一年出現虧損,」著有《巴菲特:一位美國資本家的成長》的資深
金融作家羅傑.洛文斯坦(Roger Lowenstein),一語中的說明了巴菲特受人敬重的原因


巴菲特向來以選股精準、報酬率佳、逆中求勝聞名。過去30年來,旗下波克夏公司股票的
投資報酬率平均每年超過20%,每股市值從13美元上揚至10月17日的12萬美元(相當於台
幣400萬),是全球最昂貴的股票。「股神」美譽,實至名歸。

股神的傳奇成就,並非憑空得來。與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吉(Peter Senge)所強調的「
修練」概念相似,巴菲特是透過他個人的獨特天賦加上後天的種種修練,以及對道德的重
視從而成功。

優異傑出的數學能力,正是巴菲特天賦異秉的好根基。1930年出生的巴菲特,從小便遺傳
母親的數學天分,對數字抱有高度興趣,腦子裡無時無刻都在想著數字。

他尤其熱愛機率的計算,甚至還研究每個英文字母在《聖經》和報紙上出現的頻率。從那
時起,他便學會蒐集大量的資料,來計算各種機率,也奠定他將來分析投資對象的基礎。
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記憶力,更是巴菲特令人難望項背的獨特能力。

小學五年級那年,巴菲特得到了1939年版《世界年鑑》這本書,他馬上將這本書內容通讀
,甚至還一一背下每個城市的人口數,並且和朋友競賽,看誰能將人口超過100萬的都市
全部背出。

17歲進入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就讀後,室友總是看他不太順眼。一方面是由於他生活習慣
的儉樸邋遢,另方面則因為他總是在學期剛開始就能把課本全部讀完,輕輕鬆鬆地成功應
付課業。

錙銖必較巴菲特從小就熱愛金錢,如果望著北斗七星,他看見的會是一個錢的符號。

今天的巴菲特名滿全球,給人慈祥和藹、慷慨解囊的慈善家形象。但幾十年前的股神卻也
曾是個愛錢如命、個性叛逆的問題少年。

熱愛金錢,可說是巴菲特的天性,他甚至一度請太太蘇珊(Susan Buffett)用美鈔圖案
的壁紙貼滿整個辦公室。因為他相信「錢可以讓我獨立,然後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
。」

其實,巴菲特小時候家境雖不算富裕,卻也衣食無虞。但巴菲特從小便喜歡賺錢,自六歲
那年兜售口香糖、可樂開始,他便不斷發掘各種可能賺錢的工作來累積財富。加上錙銖必
較的個性,不僅讓他在26歲便累積了17萬美元的財產,也讓他身邊瀰漫不少有趣的傳聞,
如「不買嬰兒床,讓剛出生的女兒睡在抽屜做的代用床」「在紐約廣場飯店(Plaza
Hotel)長期租用一間沒有窗戶的廉價小房間」「帶孩子看電影卻不願付爆米花的錢」等


「巴菲特如果望著北斗七星,他看見的會是一個錢的符號,」《雪球》作者愛麗絲.施洛
德(Alice Schroeder)打趣地說。

叛逆青春以各種極端的方式來證明自己,偷竊、說謊、惡作劇……,年輕的巴菲特樣樣都
來。

中學時期的少年巴菲特,積極送報紙賺錢之外,也渴望獲得同儕的重視與喜歡。但是,除
了在數學課上可以展現他對數字的出眾才華外,內向的巴菲特始終找不到一個拓展人際關
係的好方法。

加上正逢青春期的叛逆,巴菲特開始以各種極端的方法來證實自己、希望獲得大家重視。
偷竊、說謊、惡作劇讓同學赤裸游入高爾夫球場池塘裡等,巴菲特樣樣都來,但是,他對
這些惡行也始終耿耿於懷。1946年那年,轉機降臨了。

巴菲特在奧馬哈的祖父家裡,無意間找到了《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一書。書上開宗明
義便講,這本書會幫助你「很快、而且很容易交到新朋友」「受人歡迎」「增加你的影響
力、說服力和完成事物的能力」。巴菲特如獲至寶,彷彿找到打通任督二脈的那本修練祕
笈。

他潛心閱讀並在生活裡實踐、驗證卡內基的論點。他興奮地發現卡內基講的東西是對的。
他待人真誠、與人為善,愈來愈多人喜歡跟巴菲特相處。時至今日,巴菲特仍常將這套心
法應用在日常的投資與經營管理。

「巴菲特所做的一切,幾乎是一般人都可以模仿得來的。但他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那與
眾不同的心性特質——耐心、自律內省、理性,」資深金融作家洛文斯坦分析道。的確,
巴菲特幾乎在各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改善,唯獨感情與家庭始終是個例外。

感情世界個性內向、不擅表達感情,亡妻生前照顧他生活起居,妻兼母職。

每當談起投資,巴菲特總是光芒四射,宛若夜間燈塔吸引眾人目光、指引方向;但只要一
離開投資,巴菲特便黯淡無光、沉默寡言,宛若瑟縮樹梢上的貓頭鷹,靜靜觀望樹下人們
的一舉一動。

個性內向的巴菲特,對於男女間的情感一向不擅表達。《雪球》書中提及,高中時的巴菲
特曾與一名麵包店老闆女兒約會,但兩人走在街上,「就像在比賽看誰比較害羞,兩個人
尷尬地在費城市區散步,一句話也沒說。」

或許是將全身心力貫注在投資上了,投資以外的巴菲特,幾乎像個老小孩,對家庭生活相
當疏遠。朋友甚至曾對巴菲特說,「那邊的三個小朋友,是你的小孩。還認得嗎?」

於是,已過世的第一任太太蘇珊便擔負起照顧巴菲特生活的大任。蘇珊大方、熱情、外向
,熱中公共與慈善事務,但對於先生眼中只有懂投資的個性,她盡力予以最大包容。
朋友常說蘇珊在家要照顧四個小孩(三個小孩加上巴菲特),她要為巴菲特打理衣服、穿
衣服甚至剪頭髮——因為巴菲特怕上理髮廳。

巴菲特其實相當熱愛蘇珊,不時在公開場合擁抱她、稱讚她是個好太太。2004年蘇珊過世
,也促使巴菲特在兩年後,決定將自己財富的85%捐做慈善(當時相當於370億美元),
創下全球史上最多金額的一次慈善捐款。

投資大師股王波克夏曾虧損累累,成為心中的痛,直到他施展投資魔法術才扶搖直上。
5月3日凌晨4點,奧馬哈的天空還沉睡著。但天空下的奎斯特中心(Qwest Center)體育
館門前,已經出現排隊潮。

他們是為了一年一度的波克夏股東大會。每年只有今天,才能親眼見到股神與他的好搭檔
、波克夏董事會副主席查理.孟格(Charlie Munger)聯手,對全場3萬1000多名股東進
行面對面的溝通。

波克夏,這檔全球無人匹敵的股王,是巴菲特畢生最傑出的驕傲,卻也曾是他心中的痛。
1965年,當時的巴菲特仍效仿著恩師葛拉漢(Benjamin Graham)的「撿雪茄屁股」(
cigar butts)哲學,整天從投資手冊上尋找股價遠低於公司價值的小公司進行投資。經
由朋友建議,他打算收購波克夏這家紡織公司。

在交易過程中,巴菲特原本有意放棄收購、將股票賣回波克夏,但卻被對方在最後一刻臨
時壓低收購價格的舉動所激怒。巴菲特一氣之下,決心征服波克夏。

他成功了,但卻沒因此快樂。因為當時美國北方的紡織業由於生產成本太高,失去了市場
青睞,導致波克夏虧損不斷。

巴菲特決定運用波克夏的資金進行投資,他首先收購一家保險公司,為自己取得更多浮動
資金做為投資籌碼。

接著,股神便頻頻施展他那令人歎為觀止的選股法術,陸續在市場低點購進《華盛頓郵報
》、美國廣播電視公司、可口可樂、吉列刮鬍刀、富國銀行等知名公司股票,加上原有的
美國運通,巴菲特長期滾雪球的策略,成功為波克夏賺進大筆財富。

波克夏在股神的法術下起死回生,股價扶搖直上,一度逼近每股15萬美元(約新台幣500
萬)的歷史天價,為人類投資史上寫下一頁璀璨傳奇。

投資心法首重道德,因為高道德的好信譽,能帶給投資人安定的信心。

波克夏股價「驚為天人」,為何還能吸引全球這麼多投資人蜂擁追隨?「他被認為是當今
最聰明的投資人、最有道德感的生意人,」資深金融作家藍迪.卡普契(Randy Cepuch)
說。

《華爾街日報》報導,當高盛尋求巴菲特金援時,考量的正是巴菲特「道德高尚的良好聲
譽很可能會給投資大眾帶來他們需要的定心丸。」然而,巴菲特一再強調、並一再身體力
行的一項簡單而根本的投資哲學,卻經常遭受忽略——那就是「道德」。

巴菲特接受施洛德專訪時曾表示,「巴爾扎克(Honore' de Balzac,法國文學家)說過
,每筆財富後面都有罪惡,但這不適用於波克夏。」

事實上,巴菲特的父親早年便為他在道德上留下好榜樣。霍華.巴菲特是位講究誠信的券
商,個性剛正不阿,對社會有強烈使命感。後來獲選為眾議員進入國會,但由於堅拒結黨
營私或利益輸送,因此成為國會裡的「獨行俠」。但他始終不以為意,默默為了州民,為
了理想辛勤工作。巴菲特相當感謝父親給他的嚴謹身教。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認為,投資者如果重視道德,就會「講誠信、講信用。大家
都講信用,彼此交易的風險與成本就可以進一步降低。」

由於對道德和社會使命感的重視,巴菲特向來謹慎選股,不買不熟悉(如網路科技業)或
不正派的企業(如博奕產業),只挑選體質健全、但股價正好大幅低於公司價值的時機進
場承接,並長期持股。

這也正是他為人稱道的「價值投資」策略:不隨股價高低去追高殺低,而是以公司的價值
高低為判準,並慎選進場時機。

危機入市得力於卡內基訓練,練就堅忍冷靜。而周延制勝本領,隨時準備好,邁向另一個
成功。

「別人貪婪時,我們就要恐懼;別人恐懼時,我們就要貪婪,」巴菲特時常掛在嘴邊的經
典名言,對許多人來說,往往知易行難。但股神之所以能神,就是因為他能說到做到。

2000年的股東會,是巴菲特和孟格最難熬的一次。在網路泡沫化前,波克夏的「食古不化
」,招致股東們砲轟連連。

就連《華爾街日報》等媒體,也都有文章挖苦或批評他不買科技股。甚至網路上還一度謠
傳,巴菲特年老體衰、將不久人世。

面對如此龐大的社會壓力,巴菲特全部忍下了。他堅定的投資原則並未因此動搖,他對網
路科技股過高的本益比與過高的股價始終存疑。

「被網路公司引誘的投資者就像參加舞會的灰姑娘,沒有在舞會的限期之前離開,結果華
麗的馬車又變回南瓜。但最大問題是這次舞會的時鐘並沒有指針,」巴菲特妙語如珠的比
喻,說明了他的顧慮。後來證明,他是對的。馬車終究變回一堆南瓜泥,而灰姑娘們則個
個原形畢露、光著腳丫跑回家了。巴菲特如此冷靜地婉拒眾議,除了得力於卡內基訓練的
成果外,他平時對投資對象的細心鑽研,更是最有力的防火牆。這是他從小就練就的本領


「準備是最重要的,諾亞不是下雨後才造方舟,」巴菲特說。

今天,這位78歲的老爺爺,在全球金融風暴中,又再度振奮起來。他再度危機入市,尋找
新的投資標的,繼續書寫他的滾雪球人生傳奇。


--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路版‧金融時報中文網‧The New York Times‧EMBA 電子報‧TIME‧數
位時代‧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今周刊‧商業
周刊‧天下雜誌‧ Manager Today 經理人‧能力雜誌‧Global Sources‧電子工程專輯‧
廣告雜誌‧經濟日報‧工商時報‧The Washington Post‧The New York Times‧BizTalk
金融時報中文網‧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華爾街日報中文網路版‧哈佛商業評
論全球繁體中文版‧Global Sources‧管理雜誌‧財訊月刊‧ 30 雜誌‧ Cheers‧CNET‧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sa7406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